壁画藏古寺
龙兴寺坐落在营山县城东北,距县城约48公里,双林乡龙兴村青泉山东簏,由10座山包围,构成莲花形的莲花心的中轴线上。
据龙兴寺大殿脊梁上记载:“龙兴寺建于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岁次甲午初一日……”分观音殿、正殿、山门,位于龙兴村东侧青泉山东簏,又名龙兴禅院,苦竹寺。清代晚期在大殿左右两侧修建了厢房。1950年拆除了观音殿、山门和左侧厢房戏楼,拆下的材料修建了双林乡人民政府,保留了正殿和两厢房,正殿主体未改建过,厢房系民居,保存完整,整体建筑构造独特,美丽壮观。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信徒在正殿两侧山墙面上绘制了观音、弟子、罗汉、八部众等壁画。由于保存完好,至今部分壁画仍清晰可见。
百姓巧计护壁画
龙兴寺的壁画得以保存完好,当地老百姓功不可没。
据说,当年破四旧的时候,老百姓为了保护龙兴寺的壁画,曾用泥巴涂在墙上,用厚厚的黄泥巴将壁画遮了个严严实实。龙兴寺壁画这才得以幸存了下来,展现在今人面前。
当记者整理拍摄回来的龙兴寺壁画照片时,一位在美术方面颇有造诣的同事,竟然将龙兴寺壁画误认为是记者拍摄的敦煌壁画。
虽然是误认,却也可以说明龙兴寺壁画美轮美奂的色彩和栩栩如生的造型了。虽然壁画如今已有些斑驳了,但并不影响壁画的美丽,反而为壁画增添了古朴的另一种美。
照片拍摄的龙兴寺大殿观音弟子画像,其人物形态的丰盈,以及其眉目间传递出来的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并没有因历史的流失而受损。
建筑也独具特色
龙兴寺除了大殿的壁画外,龙兴寺大殿的建筑本身也是独具特色。有评价说其为研究四川地区古建筑的发展历史及壁画制作工艺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有资料详细记述了大殿的建筑特色。“该建筑座北朝南,为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式屋顶。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乳栿用四柱,殿内柱间施大额,柱柱穿枋,四根内柱直升四椽栿下端承托梁架,角梁下施递角梁,仔角梁上翘,两侧依虾须。檐下施斗栱,明间补间斗栱二朵,次间无补间斗栱,柱头斗栱和补间斗栱均为六辅作双下昂斗栱,第一、二跳出45度斜栱,每朵斗栱下昂咀上卷形如象鼻。昂为假昂,以栱头雕饰而成。补间斗栱后尾出挑斡,斜长一步架延至下金檩下。山面斗栱已简化,第二、三跳改为一木枋出跳替代斗和栱,枋头直承挑檐檩。普柏枋薄而宽,至角柱出头,阑额角柱略出头,无雕饰。后檐砌砖墙,不施斗栱,以挑出檐,明间辟一圆拱形门洞宽1.54米。”
2002年,龙兴寺大殿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使文物和文物周边环境得到了妥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