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2-2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信息化建设水平衡量着企业管理工作现代化程度,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因此,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支持企业业务发展规划的要求。我们可以将“战略驱动,信息化的目标不能从信息化本身去寻找,而要从达成管理目标去寻找业务导向。从一纵一横两个角度来分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作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 企业信息化规划要遵循的原则一般有以下几点: (1)信息化规划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考虑到企业各项业务与管理的发展方向,避免陷入脱离企业发展目标只进行盲目建设的困境。只有与企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地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 (2)注意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信息化规划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避免出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局面。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确保实现既定目标和满足未来5年左右业务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不可盲目地追求最新技术,增加项目的实施风险。 (3)统筹兼顾信息共享与数据安全。在规划的制定中,一定要坚持信息共享的原则,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注意信息的安全问题。做到二者之间的有效平衡。 (4)信息化规划必须全面细致,合理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4信息化规划的方法 信息化规划需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各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吸收同类型企业信息化成功的经验,掌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提出企业信息化的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同时还要提炼出信息化的目标及整体战略,能够全面而系统地为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做好铺垫。信息化规划需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调研工作。前期调研工作包括对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形式等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这是信息化规划的前提。因而。这一步在整个信息化规划制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调研所收集的信息与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有较大出入。后期的规划容易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进行两轮词研,这样可以有效保证调研信息的准确性。 (2)信息分析工作。对前期调研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在这些信息中提炼出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和关键流程,他们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总体架构、应用系统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战略决定了IT对板块业务的支撑策略。对核心能力建设的支持方式,对战略阶段目标实现的任务与能力要求;管理模式决定了企业内部、业务板块管理层、业务执行层不同的职能配置,进而决定了IT的总体架构(应用范围和部署方式);关键业务流程的分析。将决定相应应用系统模块功能与数据模型。 (3)业务架构上。将从四大中心(营销中心、研发中心、制造中心、采购中心)及企业职能上进行梳理,纵向分析管控的合适度。是否管得好,是否管得住,是否更好地支持企业战略。同时。还应该以供应链流程为主线,横向分析供应链的效率(时间、质量、成本、客户满意度),明确流程是否以客户为导向。 (4)应用系统规划。应用系统规划分为应用架构规划和数据架构规划两部分。应用架构(EAA)的目的是建立企业的业务架构与具体的IT应用系统之间的关联。应用架构不是对某个系统的设计或者需求的分析。而是定义企业向业务部门提供的整体的Irr应用系统和功能。这里有4类需求分析,分别为:企业通用需求、共享的需求、共享的需求(数据分离)以及特殊需求。企业通用需求就是所有的业务线有的相同的需求;共享的需求是部分业务线有的相同的需求;共享的需求(数据分离)是部分业务线有相同的需求,但数据是相互独立的,与前面提到的不同点就在于数据分离;特殊需求即业务线的特殊需求。在此需要根据企业业务架构的“管理积木”,设计企业的信息平台应用架构的“系统积木”。 数据结构是数据架构规划的基础,定义良好的数据模型可以反映业务模式的本质,确保数据架构为业务需求提供全面、一致、完整的高质量数据。只有理想的架构目标并不能确保数据环境真正得到改善,数据结构本身也需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程度不断调整。 (5)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分为网络与硬件两部分。信息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所有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第一步。只有基础设施建设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了,才能为业务运行提供高质摄的软硬件平台。 (6)系统实施规划。经过前一个阶段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整理,接下来便是生成系统实施规划。包括应用实施规划、主计划、信息化治理模式、投资规划。系统实施规划就是信息化规划的最终文本文件。 上面所述即为信息化规划工作的一个高度概括和总体框架,接下来的信息化工作便是根据规划的内容进行软硬件的选型和实施。在选型过程中需要明白:企业管理的方式是永远可以进步和提高的,这意味着企业信息化也是没有终点。企业的内外部因素都会有一些不可预测的变化。这也会促使一些信息化系统的软硬件选型做出相应的变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