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9-0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现代管理理论中西方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七大学派,即管理程序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经验主义学派。所谓学派也就是一种看法,并在这种看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理论。管理理论中的各学派虽然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基本是一致的,并都在受着实践的检验。 (一)管理程序学派 管理程序学派是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和西里•奥唐奈(Cyril O'Donnell)。他们合著的《管理学》是其代表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约尔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在美国广为流传。法约尔将管理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种职能,使管理程序学派开阔了视野,迅速成长,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学派,并普遍为人们所接受。这一学派的主要特点是: ①将管理视为一种程序,并把管理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着的职能,主要职能都含有计划、组织和控制; ②将管理职能逐一进行分析,归纳出若干原则作为指导,以便于更好地提高组织效力,达到组织目标; ③提出了一个分析研究管理的思想构架,其内涵广泛,易于理解; ④强调管理职能的共同性,任何组织尽管其性质不同,但所应履行的基本管理职能是相同的。 但该学派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①将管理看成是一些静态的不含人性的程序,忽略了管理中人的因素; ②归纳出的管理原则适用性有限,对静态、稳定的生产环境较为合适,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适应; ③管理程序的通用性值得怀疑,管理职能并不是普遍一致的,不仅因职位的高低和下属的情况而异,而且也因组织的性质和结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二)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人群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马氏罗(Abraham H. Maslow),其代表作是《激励与个人》;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其代表作是《工作的推动力》等等。行为科学学派认为管理是经由他人达到组织的目标,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对人的管理,所以要研究人、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并创造一种能使下级充分发挥力量的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的工作。行为科学学派和人群关系理论的共同点都是重视组织中人的因素。这一学派的特点是: ①由单纯强调感情的因素、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向探索人类行为的规律,提倡善于用人,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②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从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这两方面着手,使组织目标包含更多的个人目标,不仅改进工作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改进工作设计,从工作本身满足人的需要; ③认为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关系容易造成紧张气氛,对组织的各层职工均有不利的影响。主张在企业中恢复人的尊严,实行民主参与管理,改变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由命令服从变为支持帮助,由监督变为引导,实行职工的自主自治。 (三)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从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伯特•西蒙(H. A. Simon),其代表作是《管理决策新学科》。西蒙由于在决策理论方面的贡献,曾荣获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因此,管理必须采用一套制定决策的科学方法,要研究科学的决策方法以及合理的决策程序。有人认为西蒙的大部分思想是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如下几个。 ①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决策理论学派认为,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决策前的了解、调查、分析过程,以及在此后的评价过程。决策过程从大的方面可分成四个阶段:提出制定决策的理由;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选出最满意的方案;对该方案进行评价。每一个阶段都含有丰富的内容,并且各个阶段有可能相互交错,因此决策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②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西蒙认为,根据决策的性质可以把它们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前者是指反复出现和例行的决策,这种决策的问题由于已出现多次,人们会制定出一套程序予以专门解决。后者是指那种从未出现过的,或者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还不很清楚或相当复杂的决策。两类决策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是各不相同的,两者的划分并不是严格的。因为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许多非程序化决策将转变为程序化决策。 ③满意的行为准则。西蒙认为,由于组织处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影响之下,收集到决策所需要的全部资料是困难的,人的知识和能力也是有限的,制定决策时,很难求得最佳方案。实际上,即使求出最佳方案,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人们也往往不去追求它,而是根据令人满意的准则进行决策。也就是说,制定出一套令人满意的标准,只要达到或超过了这个标准,就是可行方案。这种看法,提示了决策作为环境与人的认识能力交互作用的复杂性。 ④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建立一种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它对管理工作和组织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使得程序化决策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非程序化决策已逐步进入了程序化决策的领域,从而导致了企业中决策的重大改革。由于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由决策者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现代组织又引入自动化技术,就是要建立这种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 (四)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理论侧重于一般系统理论和控制论。它的代表人物为弗里芒特•卡斯特(F. E. Kast)、詹姆斯•罗森茨韦克(James E. Rosenzweig)等人,卡斯特的代表作是《系统理论和管理》。 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人们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并且由共同工作着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被称为子系统。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把子系统分类。比如,可以根据子系统在企业这个系统中的作用划分为:传感子系统,用来量度并传递企业系统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信息处理子系统,用来进行会计、统计等数据处理工作;决策子系统,用来接受信息、制定决策;加工子系统,用来利用信息、原料、能源、机器加工和制作产品等。根据管理对组织中人的作用可划分为:个人子系统,群体子系统,士气子系统,组织结构子系统,相互关系子系统,目标子系统,权威子系统等。系统的运行效果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效果决定的。它通过和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并通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 该学派将系统管理理论概括为由系统哲学、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三个方面内容构成的体系。卡斯特等人认为,所谓系统哲学是建立在系统思想上的一种观念,它主要强调系统本身是一种有组织的、综合的整体,并强调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所谓系统管理是指一种管理方式,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使组织各部分和各种资源按照系统的要求,进行正常和有效运转的、具有良好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其特征包括:在保证系统的有效性的基础上强调系统的目标;强调系统整体的优化而非部分的优化;在明确管理任务的基础上强调明确管理的责任;强调人的系统是一切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所谓系统分析是解决具体问题或做出决策的技术,它包括提出和认识问题、分析和综合各种因素、确定有关变量和建立模型,以及最终确定解决方案的过程。 系统哲学是系统管理理论的核心。为此,在论述系统哲学时,卡斯特曾引用了托马斯•霍普金斯所概括的系统原理: ①整体是基本,部分是派生; ②一体化是一种事物的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状况; ③各部分组成一个不能分解的整体,以至没有一个部分能够在不影响其他各部分的情况下而受到影响; ④各部分是按照整体的目的发挥其作用的; ⑤各部分的性质和职能是由其在整体中的地位确定的,其行为是受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限定的; ⑥整体是一种能的系统,或能的综合体,或能的结构,它如同单个部件一样地运转; ⑦一切事物都应以整体为基础,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应自然地发展。 这种观点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即要求管理者在运用系统理论时应把强调整体、强调部分或分系统之间和整体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放在首要的位置。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把一些本来毫无关系的因素联系起来、集合起来,但这种联系并非简单的堆积,而是在一个目标下组成一定关系的一个整体。 卡斯特等人将系统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进而建立起“企业系统管理理论”。这是一种把企业视为一个系统整体而进行的研究。他们认为,在企业这个系统中,系统哲学、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各有特色,且在不同的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完全一致的。他把企业分成了战略分系统、协调分系统和作业分系统。 系统哲学主要适用于战略分系统,即从系统的观念出发,采用理性的方法,设计全面的计划,将企业和环境一体化;系统管理主要适用于协调分系统,即从重实效的观点出发,采用综合的方法,强调协调企业内部相互之间的关系;系统分析主要适用于作业分系统,即根据优化准则,采用既定的模式,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完成规定的目标。 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之上,所谓企业可以概括为:一个以人为主体的一体化的系统,它是一个由许多分系统组成的开放的、相互影响的社会技术系统。 ①在企业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不过是被动的组成部分。首先,企业组织的核心是“人”。卡斯特在分析企业组织的特征后,强调组织的中心是“人”,并进而确定了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准则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技术分系统和组织结构分系统。其次,企业组织中最大的变量是人的行为变量。 ②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卡斯特认为,以往的企业管理理论都是建立在孤立的、封闭的企业系统观点之上的,它们强调只要研究企业组织内部的结构、内容等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企业系统管理理论则不然,它强调企业是一个系统,同时还是一个更大系统的分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环境,它是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达到动态平衡的。企业从周围环境系统中接受能量、信息和资源,然后经过其内部的转化系统,将形成的产品和服务输出,返还给环境系统。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最终目标不是单纯消极地与环境相适应,而是积极地、有成效地与环境相适应,即企业按照环境系统的要求,在遵守其准则的前提下,执行其所赋予的职能,并最终完成目标、做出贡献。 ③企业由许多分系统组成。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是由许多分系统组成的,而这些分系统又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在子系统下还能细分,这样就构成了企业组织的等级结构。层次的多寡应视企业的规模而定,同时还应注意层次间内在的关系。如前所述,企业一般可分为:目标和准则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技术分系统和组织结构分系统等。 尽管这个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到达它的鼎盛时期,以后逐渐衰退,但它的一些思想还是有助于管理研究的。 (五)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是一种较新的管理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等人。伍德沃德的代表作是《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权变理论认为,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这是一种固有的性质。而环境的复杂性又给有效的管理带来困难,从而以前的各种管理理论所适用的范围就十分有限,例外的情况越来越多。所以说,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因此,管理方式或方法也应该随着情况的不同而改变。为了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然后把组织的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模式,据此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建立模式时应考虑如下因素:组织的规模;工艺技术的模糊性和复杂性;管理者的位置高低;管理者的位置权力;下级个人之间的差别;环境的不确定程度。 (六)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它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它的代表人物为美国的伯法(E. S. Buffa)等人。伯法的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是: ①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将众多方案中的各种变数或因素加以数量化,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各变数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一个以数量表示的最优化答案。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②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例如成本、总收入和投资利润率等。 ③广泛使用计算机。建立模型后依靠计算机完成极为繁重、复杂的统计和运算,得出最佳方案。 管理科学学派重点研究的是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管理问题。现在管理科学也有向组织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完全采用管理科学的定量方法来解决复杂环境下的组织问题还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也有待于其他科学的发展。 (七)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戴尔(Ernest Dale),代表作是《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和实践》;德鲁克(Peter Drucker),代表作是《有效的管理者》。 这一学派主要是从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方面来研究管理,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是最值得借鉴的。因此,他们重点分析了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 |
上一篇: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介绍
下一篇:计划的含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