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0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只要按照规则办事,笔者相信第三方既不会像外界传扬的那样会成为微信的寄生虫,也没想象中那样——利益平分,平起平坐。而是成为微信上移动商务的连接者。一根连接商家和用户之间的基础交易系统、商家店铺搭建、商家粉丝运营的链条。 近日,在2014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微信开放平台助理总经理曾鸣公布了一项重要举措:微信将面对第三方平台开放专门的针对性的接口,以获得商户信息的管理权。这一消息的公布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许多开发者认为,此举将意味着微信正式接纳第三方服务商,第三方势必迎来新的发展。纵观微信与第三方的发展进程,看第三方如何连接微信生态。 第一阶段:从磨合到联手 自2013年3月微信为第三方开放接口到11月底开始整顿大批假冒伪劣的代购、朋友圈营销微信对第三方的态度一直都如官方所说,微信与第三方开发者共建生态。可以说这段时间是微商们也是第三方开发者们与微信的蜜月期。尽管中间会有一些小的摩擦,但是终归是风平浪静。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行业和产业,自身的开发、信息化甚至触网能力都有限,而腾讯自身除了初期市场培育外,不可能投入强大的地推力量,对接每个行业和商户,去定制相关的方案。还未建立起完善生态的微信需要借助各方的力量才能跑马圈地。虽然整合线下商家这块蛋糕比较大,但做起来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专注用户体验的张小龙肯定不愿意这么干,不如索性交给第三方来做,联手构建微信生态。 第二阶段:从竞争到示范 今年5月底一条突如其来的“微信小店”来袭的消息将微信与第三方的关系推向了风口浪尖,开发者一时间可谓人人自危。虽然第三方也早已预料会有这一天,但是相比如“国家队”之前推出的“微生活”、“腾讯风铃”,微信小店这股飓风来得似乎更加猛烈,一些小微团队不是自行解散就是另谋它业。当阳光照耀到7月的盛夏,这一切似乎又迎来了转机,微信团队开始大规模派遣官方讲师团“微信公开课”全国巡回演讲,树立各行各业的标杆案例,以示效仿。 笔者认为这段时间微信对第三方态度的转变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第一,第三方开发者打着微信的旗号大肆恶意营销,不以服务商户为准,圈地圈钱,偏离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轨道,在共同建设商业生态上步伐缓慢,背离了初衷;第二,微信事业部的成立加剧了商业化的进程,迫于内部的压力,微信团队不得不做出一些激进的改变,使微信尽快在流量上变现。 第三阶段:从开放到拥抱 从微信公众平台设备功能支持个人开发者接入到最近向第三方平台开放微信公众号登录接口,微信对第三方态度逐渐从开放走向拥抱。微信发展以来已经形成了“二维码+账号体系+广点通+LBS+微信支付”的完整的交易闭环。 这一阶段微信之所以选择从开放到拥抱第三方,主要是因为 “连接”不断延伸,发展重心从“广泛”向“深入”转换,生态链由“轻”到“重”,空间由“小”变“大”,在产品的开发和行业的解决方案上微信不得不拥抱第三方共同开拓移动电商市场。尤其是微信发布企业号以来,更需要联合第三方撬开移动OA千亿市场。 微信如何定位第三方 历经四年,虽然微信已经积累了7亿用户,但是微信商业化还仅仅只是开始,从腾讯的战略布局来看微信也只做了两件事:开放和连接。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商业,将更多的接口开放给个人和第三方。 从这方面来看微信还没有走出流量入口的去中心化平台。 随着第三方队伍的壮大,在微信生态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新的官方数字公布微信平台已经拥有800万公众号,粗略估计服务号大约有400多万。根据调查微盟和口袋通的入驻的商户加起来已超过100多万,加之上千名大大小小的第三方,微信在商业化上越来越需要第三方。 微信如何定位第三方,这是每一位开发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微盟创始人孙涛勇认为,微信与开发者是合作共赢的关系,微信只要做三件事情,应用分发、交易闭环和大数据其它的交由第三方。不过在笔者看来,能做到合作共赢固然是好,利益分配微信拿大头,第三方拿小头,这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但是依托在微信平台上的第三方只能听命于微信,一不能做像美丽说、蘑菇街那样直接在别人的平台里做抗衡别人的事;二还得按照别人制定的规则行事。所谓谁的地盘听谁的,在淘宝上如此,在微信上亦如此。只要按照规则办事,笔者相信第三方既不会像外界传扬的那样会成为微信的寄生虫,也没想象中那样——利益平分,平起平坐。而是成为微信上移动商务的连接者。一根连接商家和用户之间的基础交易系统、商家店铺搭建、商家粉丝运营的链条。 第三方未来的路怎么走 当微信推出企业号完成了最后一个连接闭环,很多第三方又开始迟疑了。看得懂的人认为微信终于实现了连接一切,看不懂的人觉得服务号,企业号该如何选择?纵观微信在移动电商上的布局,或许会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以B2C为主的有京东购物; 以C2C为主的有微信小店和打包给京东之后重启的拍拍网; 以O2O为主的大众点评、嘀嘀打车外加一个上品折扣。 分析这些布局,不难看出,唯一比较成功的当属用红包堆积起来的嘀嘀打车。笔者认为第三方未来将会朝以下几大方向发展: 第一、专注于垂直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开发。淘宝卖家的迁移,微商的崛起必然带动中国移动电商的发展。“微网站+微营销”式的千篇一律的解决方案已经难以满足商家们的需求,线上与线下的对接,商城订单系统与线下ERP系统的融会贯通。 第二、打造局部范围“小而美”的O2O。尽管BAT都在抢滩O2O,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即便他们有能力整合线下资源,将线上流量导向线下,但对于用户体验、购物场景依旧难以把控。上品折扣就是个例子。同时微信也在鼓励商家们做O2O。 第三、做重运营,从B端走向C端。虽然这是一个脏活累活,但是绝对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许多商家运营公众号还是停留在展示品牌形象;发布最新商品和服务优惠的基础上,至于怎么做活动,促进线下销售,吸引和保留客户等商家是一筹莫展。第三方的介入可以迅速培养这块市场。 不管微信第三方最后的结局如何,笔者认为都应该放手一搏。诚如马化腾在给合作伙伴们的公开信中所说:“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更多的用户需求和更多产业领域的连接,新的机遇新的规则将会大量涌现。”一切都将改变! |